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 迷思货币资的杂怖融比想与恐加密象复事实远

迷思货币资的杂怖融比想与恐加密象复事实远

2025-09-16 17:17:20 [工具] 来源:链上热点

最近在加密货币圈里,一个话题闹得沸沸扬扬:加密货币是不是正在成为哈马斯这样的恐怖组织的资金来源?作为一个长期关注这个领域的老兵,我得说这个问题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争议的缘起

一切都要从10月初《华尔街日报》那篇引发轩然大波的报道说起。当时他们声称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已经通过加密货币获得了约1.3亿美元资金。这个数字一出,整个华盛顿都震动了。伊丽莎白·沃伦参议员马上联合了100多位议员给白宫写信,把加密货币描绘成了恐怖分子的新宠儿。

但有意思的是,包括Chainalysis和Elliptic在内的专业区块链分析机构很快站出来表示,这些数字可能被严重夸大了。我采访过的一些业内人士甚至开玩笑说:"《华尔街日报》是把整个中东地区的加密货币交易都算作恐怖资金了吗?"

区块链的"双刃剑"效应

这里有个有趣的悖论:加密货币确实可以被用于非法活动,但区块链的透明性也让这些活动更容易被发现。记得去年哈马斯突然宣布停止接受比特币捐赠吗?那正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每一笔交易都被追踪得一清二楚。

Nic Carter等业内人士甚至发起联名信,要求《华尔街日报》撤回那篇报道。但报社不为所动,反而在上周末又发了一篇新报道,揭示了一个更复杂的故事。

猫鼠游戏的新阶段

根据以色列反恐部门的调查,现在恐怖组织已经学聪明了。他们不再使用容易被追踪的比特币,而是转向了Tether稳定币和Tron区块链。我认识的一位在Crystal工作的分析师告诉我:"他们现在就像打地鼠游戏一样,每天都在更换钱包地址,还使用混币器来掩盖踪迹。"

更让人头痛的是,他们现在通过hawala这种传统的非正式汇款系统来转移资金。我的一个在迪拜工作的朋友说,这些地下钱庄的交易就像沙漠里的风,来无影去无踪。

技术对抗的困境

区块链分析公司确实很厉害,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局限。就像我认识的一位资深分析师说的:"我们能看到钱的去向,但很难确定最终谁在使用这些钱。"《华尔街日报》最初报道的问题就在于,他们把筹集金额和实际使用金额混为一谈了。

现在恐怖组织还玩起了私密通讯工具和点对点交易,这让追踪变得更加困难。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情报人员跟我说:"有时候我们就像在黑暗的房间里找一只黑色的猫,而且还不知道猫在不在房间里。"

结语:不是非黑即白

说到底,加密货币在恐怖融资中的角色就像是把双刃剑。它确实可能被滥用,但区块链技术也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追踪能力。与其一味地妖魔化加密货币,不如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这项技术的优势。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的是更冷静的头脑和更细致的研究。就像我一位在智库工作的老友常说的:"在反恐这件事上,简单化的答案往往是最危险的答案。"

(责任编辑:战略)

推荐文章
  • 比特币的安全神话正在被打破?数字黄金的隐忧

    比特币的安全神话正在被打破?数字黄金的隐忧 说起比特币,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给它贴上一堆炫目的标签——"数字黄金"、"最安全的加密货币"、"避险资产"。确实,十多年来比特币凭借其去中心化特性和POW共识机制,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建立了相当高的行业地位。但最近的数据却在给我们敲响警钟:这个看似坚不可摧的系统,其实正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安全挑战。数字背后的安全危机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加密市场的观察者,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比特币的算力在持续飙升,但实... ...[详细]
  • SEC与Grayscale的博弈:比特币ETF审批进入关键倒计时

    SEC与Grayscale的博弈:比特币ETF审批进入关键倒计时 时钟滴答作响,SEC正面临一个重大抉择时刻。10月13日这个关键截止日期就像悬在监管机构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迫使他们在不到24小时内做出艰难决定:要么上诉挑战联邦法院判决,要么就不得不认真考虑Grayscale的比特币ETF转换申请。作为一名长期跟踪加密货币监管动态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这场拉锯战已经持续得太久了。监管机构陷入两难境地说实话,SEC现在的处境相当微妙。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法院8月... ...[详细]
  • PEPE何去何从:空头盛宴即将开启还是抄底良机?

    PEPE何去何从:空头盛宴即将开启还是抄底良机? 最近PEPE这个小家伙在0.0000006美元附近找到了支撑,像只受惊的小兔子一样试探性地往上蹦了几下。不过说实在的,这波反弹看起来有点力不从心,就像我上周在健身房试图挑战新重量一样——颤颤巍巍地举到0.0000007美元就遇到了强力阻力。关键阻力位:多空博弈的主战场说实话,0.00000069-0.00000072美元这个区间简直就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墙。技术指标显示这里不仅是50日均线压制的位置,... ...[详细]
  • FTX暴雷真相:一位天才少年如何亲手毁掉百亿帝国?

    FTX暴雷真相:一位天才少年如何亲手毁掉百亿帝国? 说实话,在加密圈混了这么多年,我见过不少离奇事,但像FTX这样戏剧性崩塌的案例还真是头一回。2023年10月11日,当Caroline Ellison站在证人席上时,整个华尔街都在屏息聆听。这位SBF的前女友兼Alameda前任CEO,正在一点点揭开这个价值320亿美元帝国的溃败内幕。币安真的是罪魁祸首吗?记得SBF在法庭上信誓旦旦地指控,说币安是压垮FTX的最后一根稻草。说实话,这种甩锅行为让我... ...[详细]
  • Cathie Wood的投资哲学:如何在加密市场中发现下一个风口?

    Cathie Wood的投资哲学:如何在加密市场中发现下一个风口? 作为华尔街最有远见的投资人之一,Cathie Wood最近和我聊了聊她对加密市场的最新看法。说实话,这位投资女王的观点总是能给人惊喜——就像她说的,稳定币的发展速度连她自己都始料未及。"你知道吗?我们原本预测稳定币要到2025年才能达到150万规模,"Cathie笑着告诉我,"但现在看来,这个数字可能太保守了。在《Big Ideas 2025》报告中,我们甚至考虑把新兴市场预期调低一些——因为其他... ...[详细]
  • Shibarium交易量飙升背后:为何SHIB市值却暴跌?

    Shibarium交易量飙升背后:为何SHIB市值却暴跌? 最近Shiba Inu生态圈里发生了一件怪事:Shibarium这个专门为柴犬币设计的扩容方案突然火了起来,交易量突破历史新高。但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就在网络活动如此火爆的情况下,SHIB的市值却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一个月内缩水了近20亿美元。数据背后藏着什么秘密?我仔细研究了Shibariumscan的数据,发现这个L2网络最近确实相当活跃。232万笔的总交易量、每天近20万笔的交易规模,这已经... ...[详细]
  • 稳定币江湖风云录:谁在逆势崛起?

    稳定币江湖风云录:谁在逆势崛起? 在加密货币市场这片波涛汹涌的海洋里,稳定币世界最近正在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逃杀"。说实话,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很少见到像过去18个月这样惨烈的稳定币市场。自从Terra的UST那场惊天动地的崩盘后,整个稳定币市场的市值就像坐上滑梯,一路下滑了35%——从去年5月1890亿美元的峰值,跌到了现在的1240亿美元。熊市寒冬下的生存法则Bluechip的联合创始人Vaidya Pal... ...[详细]
  • 当金钱遇上代码:一个金融老炮眼中的币圈迷思

    当金钱遇上代码:一个金融老炮眼中的币圈迷思 说实话,这些年看惯了各种金融市场的风起云涌,但像加密货币这样的现象级产物还真是头一回见。每当我坐在星巴克,看着邻桌年轻人对着手机屏幕上的K线图眉头紧锁,就忍不住想:是什么让这么多人前赴后继地跳进这个看似疯狂的"数字赌场"?全球币圈图鉴:从首尔到莫斯科的财富幻想记得去年在首尔出差时,我惊讶地发现连街边卖鱼饼的大妈都在讨论比特币。韩国这个科技强国,和俄罗斯、中国一样,正在上演着一场全民炒币的荒诞剧。仔... ...[详细]
  • 12年追寻一场梦:9.2亿美元比特币硬盘的传奇故事

    12年追寻一场梦:9.2亿美元比特币硬盘的传奇故事 这个故事简直比好莱坞剧本还要戏剧化。英国纽波特的James Howells可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昂贵的"随手一扔"。谁能想到,一个被丢进垃圾场的旧硬盘,会在12年后价值9.2亿美元?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抑郁好几年。从技术宅到比特币矿工James出生在威尔士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母亲在微芯片工厂工作的经历让他从小就对电子设备产生了浓厚兴趣。记得我第一次拆电脑时手抖得像筛糠,而他13岁就能组装整机了——这... ...[详细]
  • Vitalik最新思考:以太坊PoS体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Vitalik最新思考:以太坊PoS体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最近Vitalik发表了一篇技术性极强的文章,但中文翻译得实在让人看不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区块链发展的研究者,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掰开揉碎讲讲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当前PoS机制的困境现在的以太坊PoS系统就像是个双层蛋糕:底层是节点运营商(真正干活的人),上层是委托代理方(像Lido这样的质押池)。这个架构看似合理,实际上暗藏两个致命问题:首先,我们以为去中心化的质押池其实并不那么"去中心"。Lid... ...[详细]